中國百日咳診療與預防指南(2024版)| 十二問答(簡化版)
中國百日咳診療與預防指南(2024版)指南提出的問題及推薦意見
問題1:哪些病例應接受百日咳的實驗室病原學檢測?
推薦意見1:百日咳疑似病例或者臨床診斷病例應盡可能進行實驗室病原學檢測,對于百日咳病例的精準診治和防控以及監測具有重要意義;同時,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提高百日咳的防治效果。(GPS,強推薦)
問題2:推薦臨床采用哪些實驗室診斷方法用于確診百日咳病例?
推薦意見2:符合以下任意一項病原學或者血清學檢測結果,即可確診百日咳:(1)從呼吸道標本中分離出百日咳鮑特菌;(2)從呼吸道標本檢測出百日咳鮑特菌核酸;(3)單份百日咳毒素(Pertussis toxin,PT)IgG抗體濃度(滴度)大于說明書用于診斷急性感染的推薦閾值,適用于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疫苗1年后的兒童、青少年和成人病例;(4)恢復期血清PT-IgG水平比急性期≥4倍,適用回顧性診斷。(GPS,強推薦)
問題3:如何采集呼吸道標本用于檢測百日咳鮑特菌?
推薦意見3:采集呼吸道標本檢測百日咳鮑特菌,優先推薦采集鼻咽拭子,其次鼻咽吸取液。(GPS,強推薦)
問題4:阿奇霉素用于經驗治療百日咳是否優于紅霉素或克拉霉素?
推薦意見4:在百日咳經驗性治療時,相對于紅霉素和克拉霉素,GDG建議優先選用阿奇霉素。(低把握度證據,弱推薦)
問題5:對大環內酯類藥物耐藥的百日咳患者,或者大環內酯類藥物經驗性治療無效的患者,如何選擇和推薦抗菌藥物?
推薦意見5:(1)對大環內酯類藥物耐藥的百日咳患者,或者大環內酯類藥物經驗性治療無效的患者,2月齡以上兒童和成人首選復方磺胺甲噁唑(磺胺甲噁唑+甲氧芐啶)治療(低把握度證據,強推薦);2月齡及以下嬰兒建議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,左氧氟沙星可以作為成人患者的替代選擇。(極低把握度證據,有條件推薦)
(2)復方磺胺甲噁唑的治療劑量和療程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《百日咳診療方案(2023版)》[57]:≥2月齡兒童,磺胺甲噁唑每次20 mg/kg,甲氧芐啶每次4 mg/kg;成人磺胺甲噁唑800 mg/次,甲氧芐啶160 mg/次,1次/(12 h),療程均為14 d。其他替代抗菌藥物的劑量按照藥物說明書的常規推薦劑量,療程10~14 d。
問題6:重癥百日咳患兒若伴有高白細胞血癥,是否推薦白細胞去除術(換血療法或者白細胞單采)進行治療?
推薦意見6:對伴有高白細胞血癥的重癥百日咳患兒,不建議常規進行白細胞去除術治療。但是對于重癥百日咳嬰兒,若外周血白細胞≥50×109/L,或者白細胞≥30×109/L且進行性升高伴病情加重,出現肺動脈高壓或者心、肺功能不全,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和醫師判斷,在醫患共同決策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在并發肺動脈高壓或者心、肺衰竭早期啟動白細胞去除術治療。(極低把握度證據,有條件推薦)
問題7:是否推薦百日咳患者接受全身激素治療?
推薦意見7:典型百日咳患者在陣發性痙攣性咳嗽期或伴有反復窒息發作期,可接受短程全身激素治療。(低把握度證據,有條件推薦)
問題8:百日咳暴露后是否推薦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性治療?
推薦意見8:下述情況下,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,根據暴露場景和時間、百日咳疫苗接種史,酌情推薦口服抗菌藥物加以預防:(1)家庭成員;(2)未完成3劑次基礎免疫疫苗接種的嬰兒;(3)未全程免疫的幼托機構兒童;(4)醫療機構和新生兒照護機構負責照護3月齡以下小嬰兒的醫護人員;(5)幼托機構工作人員;(6)聚集或者暴發疫情場所涉及的密切接觸者。(低把握度證據,有條件推薦)
問題9:是否建議2月齡嬰兒開始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?
推薦意見9:2月齡嬰兒可以開始接種首劑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。(低把握度證據,有條件推薦)
問題10:我國是否有必要推薦學齡前兒童加強接種1劑次DTaP?
推薦意見10:4~6歲學齡前兒童加強接種1劑次DTaP疫苗。(中等把握度證據,強推薦)
問題11:早產兒是否推薦按實際月齡接種首劑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?
推薦意見11:對于早產兒,建議按照實際月齡開始接種首劑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。(極低把握度證據,有條件推薦)
問題12: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是否可以常規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?
推薦意見12: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在疾病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或疾病康復期,可以常規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,神經系統疾病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證。(GPS,強推薦)